【本科招生】摄影专业(130404)“十四五”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5-05-30


一、行业产业背景分析

1、国家产业政策分析

当前文化强国建设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文化人才培养是文化强国建设中尤为重要和关键的一环。2023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习总书记的讲话为文化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摄影因其独特的视觉直观性、现场可证性、瞬间永久性,在记录社会发展和变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外宣舞台上能做到“一图胜千言”的沟通,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党的二十大把守正创新列入大会的主题,鲜明指出,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是根基,创新是生命。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不断提升文艺原创力,始终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才能不断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主动挖掘文艺领域蕴含的巨大数字化潜能,正确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媒介丰富摄影创作的内涵,提升摄影作品的感染力传播力,打造更多高品质的文艺新业态新作品,鼓励“破圈”“跨界”的正向效应,为民族赓续精神血脉、为时代创造艺术杰作、为历史留下文化经典。


2、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为顺应时代需求,适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深度应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超高清、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线上演播、数字创意、数字艺术、数字娱乐、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业态,国内摄影行业呈现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支持设立文化产业领域的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

为促进创意设计与现代生产生活和消费需求对接,发挥创意设计对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赋能作用,本专业植根中华文化沃土,将中华美学精神融入创意设计。培育一批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创意和图像设计企业,加强青年摄影师培养扶持。同时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城市影像文化产业,记录和保护城市历史文脉,打造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文化气息浓郁的人文城市,建构生动鲜活、有创造力的城市图像。以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影像叙事、项目策划、创意图像设计、城市文化传播、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为重点领域,融艺术、设计、科技、城市、社会为一体,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二、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1、人才需求的重点行业企业分析

进入互联网时代,更多企业与影像相关的行业和机构大量拓展了对图片创作的需求。

在广告创意行业中,越来越强调图像设计的创意表达和视觉表现力,综合性的视觉形态也是广告图像机构未来发展的趋势。互联网给广告公司带来的挑战是需要机构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本土文化元素的融合与运用能力,需要品牌、营销、人文、科技等综合学科具有高度的认知和综合运用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商业摄影公司也趋向多元化发展以适合市场发展需求。专业性强的商业摄影机构会更聚焦于某一个门类或者某一个行业,如工业广告摄影工作室、产品摄影工作室、人像摄影工作室、时尚摄影工作室、建筑摄影工作室等;而小型的个人工作室则更强调审美个性,更具特色和风格化的表达。而在服务上,不仅在于摄影图像的创作上,也逐渐更侧重于整体的审美表达,包括整体策划,视觉传达等方面的内容。在商业摄影工作室中,有个很重要的趋势是与广告创意型公司一样,倾向互联网化的思维进行图像设计服务和图像表现,这就决定了数字化、科技化与交互性会是将来发展的一大趋势。

从艺术创作而言,国内的艺术市场,美术馆,画廊等更需要拥有国际化视野的年轻艺术家,艺术家的创作手法和媒介越来越趋向于多元,越来越频繁地跨越媒介和学科之间的界限,随之而来的是对创作者个人观念输出及综合化、多维度实践能力的要求。

就新闻媒体而言,绝大部分新闻媒体由传统纸媒转向了互联网平台,因此在对人才的要求上更注重其是否具备数字科技应用能力、交互设计能力、新媒体运用能力,对新闻的即时性、发布渠道的丰富性、互联网媒介伦理与媒介素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人才需求的层次结构分析

(1)高级技术执行人才

高级技术执行人才指的是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摄影方面相关技巧和基本原理,能够熟练使用和操作专业摄影摄像设备的人员,能快速理解图像设计任务需求,能运用基本专业技能完成执行;能够保证图像生产的质量标准。这类人才在包括艺术设计行业的执行阶段,还包括医学、工业、科学等各行各业都有一定的需求量。能够胜任任何图像生产相关的专业性工作。

(2)图像创意设计人才

高级图像设计人员是指对图像设计有了相当成熟的了解和认识,并能成功地完成类型商业摄影的图像创意与设计工作,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图像创意思维、方法和艺术造诣上都有较强的的功底,能运用综合性技术完成具有冲击力和应用性的图像设计任务,在视觉表现力上具有一定高度的人才。

(3)图像设计管理型人才

有整体项目把控能力,能熟悉整个图像设计流程,具有团队管理指挥能力,并且具有一定高度的艺术审美素养和设计思维,能对接客户完成项目,并能宏观掌握设计任务、市场动向、商业知识等,运用综合性知识体系提出具有建设性和落地性的策略,并指导设计执行完成项目任务。

(4)专业教育人才

拥有扎实的设计艺术专业理论认知,并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深入理论和研究领域,能有图像设计与图像艺术创作研究的能力和成果,沟通表达能力强,能胜任专业性专业院校的教师岗位。

(5)艺术创作型人才

具备开阔的思维,国际化视野,高度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观念。善于将个人观念转化为艺术作品,并熟悉艺术创作领域的运行机制。对时事具备较高敏锐度,善于批判性的思考,善于结合不同媒介跨越不同学科领域进行创作,有独立深入调查课题的能力,并且具备一定的策展和艺术批评的能力。


3、人才的知识能力素养需求分析

图像创作专业基础能力:熟练使用照相机、摄影棚、摄影灯具及动态影像类专业设备,对数字摄影、古典摄影及传统银盐摄影原理有一定的了解和实践经验。

图像创作执行落地能力:熟悉图像设计执行管理过程与图像制作流程,拥有图像创意生产、项目策划、材料认知、制作工艺、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并执行的能力。

哲学与艺术素养:对哲学和艺术有深入的理解,对审美具有高度的认知能力,能通过哲学知识构建综合性和专业性认知事物,能综合运用哲学和艺术的知识引导图像艺术中的社会美育与文化深度。

历史与人文素养:对文学、历史、社会学等有认知和了解,能结合人文类知识进行具体的图像设计思维扩展,在丰富材料把控的基础上拥有沟通与共情能力,善于运用图像、符号与隐喻进行综合性视觉表达。

数字科技与互联网知识:拥有数字化、虚拟化、交互性的知识体系,能够结合图像科学、工程艺术、计算机算法、AI人工智能等知识进行综合设计创作和表达。


三、专业定位、特色与优势

1.本专业的定位

摄影专业在承续传统摄影的基本理论、技能和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围绕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智慧图像”理念展开课程板块设置。以现代影像科学技术与拓展作为重要基础,以图像设计语言、图像思维方法和创作方法的学习为重点以拓展摄影作为艺术的媒介语言探索为引导,将图像的商业性和艺术性作为贯穿始终的线索,兼顾当代动态与静态数字影像前沿艺术的学习。通过递进式的“理论-技术-实践”的教学方法,遵循“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教学精神,以多元结合的实践教学为培养模式,围绕着课程模块展开,三者互相依托,紧密关联。

2.本专业的特色与优势

在承续传统摄影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数字摄影、现代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强调以摄影为媒介的图像设计语言、图像思维方法和创作方法的学习与实践。经过2013和2017两次人培方案和教学大纲的修订,逐步形成了以“多元图像”为主导,图像艺术创作与图像设计为主要内容教学体系,在精益求精及多元互动理念下,本专业通过课程板块的建设、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虚拟图像、古典影像及摄影平版画等课改深入推进,确立专业优势与特色。

摄影专业的突出优势表现在:

1)将视觉传达视觉理论与现代摄影理念相融合,构建图像设计课程体系,使学生们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凭借视觉图像设计的实践能力与修养,适应较为广泛的图像影像相关领域的工作,并具有较强的开拓精神和图像创意能力,来提供较强的后劲和发展潜力。

2)摄影专业的教学团队全体成员均来自美术学院与图像相关专业,这些师资优势,为学科的跨界与交叉、为实施具有湖北美术学院以图像艺术为特色的摄影专业教学提供了保障。

学科多元融合为本专业的特色优势提供了支持。摄影专业在继承发扬优势传统学科方向的基础上与相关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拓宽多个专业的口径和路径并逐渐增设了虚拟图像、古典影像及摄影平版画等多个课程和研究方向,丰富了学科专业体系建设,特别是影像实验教学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获批建设以来,逐渐发展成为内涵丰富的教学团队应用型学术平台。梯队学脉多元,优势各异,形成多方向互动融合的“多元图像”学科发展格局。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的学生具备摄影专业技术、图像艺术创作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图像设计创新能力和图像艺术创作能力,能在各类媒体、教育机构、出版社、网络公司、广告公司及影视机构等领域从事摄影、媒体艺术策划、图片编辑和自由摄影师等方面工作,具备较高视野和艺术设计学科前沿知识,并富有实验精神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因此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如下:

培养目标一,学术研究能力:了解国内外摄影与视觉设计的发展动态,具备一定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与素养;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的管理能力;

培养目标二,行业洞察能力:了解国家有关经济、文化、市场管理、艺术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培养目标三,专业实践能力:掌握摄影图像及视觉设计领域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摄影与计算机操作能力,能熟练使用本专业通用摄影设备与设计软件;

培养目标四,综合实践能力:熟练掌握图像艺术创作实践与视觉设计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专业摄影、图像语言与图像表现能力;具有较强的视觉设计综合能力、较宽的知识面和文化修养;

培养目标五,独立创作能力:熟练掌握黑白语言表达、数字图像与表现、广告摄影创意、时尚摄影、影像与新媒介、虚拟图像和时尚摄影等专业摄影与视觉设计创作的知识,具有独立从事专业商业摄影、图像艺术、图像视觉设计、影像新媒介等领域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

培养目标六,交流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应可实施、可衡量,细化分解形成相应能力点,并有效支撑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需用矩阵表进行说明。

毕业要求

分解指标项

1.专业知识:掌握图像设计、图像艺术创作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框架,具有国际化和前沿化视野,并能将所学知识用于解释图像设计及图像艺术创作相关领域。

1.1专业基础:掌握图像设计中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视觉语言运用能力,能综合性运用基础知识结合针对性社会实践与图像艺术创作任务开展调研、分析、设计、制作及推广等专业知识,能构建基本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的知识认知体系。

1.2理论框架:掌握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框架,能构建全面的图像设计与图像艺术专业领域的认知,具有设计领域通识性逻辑理解能力。

1.3国际视野:具有国际化视野,具备清楚图像设计与图像艺术当下发展前沿情况和发展趋势的认知能力。

2.跨学科综合创作能力:能够运用图像设计图及像艺术创作专业知识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多学科专业知识,进行图像设计实践和图像艺术创作。

2.1图像设计与图像艺术思维:能够运用综合性图像设计与图像艺术创作逻辑思维对本专业领域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多学科知识点能洞察市场和图像艺术创作相关问题,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图像设计策略和图像艺术创作思路。

2.2图像创作方法: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对本专业领域项目中形成科学系统的图像创作方法。

2.3图像设计实践:能运用多学科知识作为支撑,解决本专业领域中的图像设计问题;能图像创意原理进行图像设计实践。

3调研分析和洞察能力:能够通过摄影艺术实践、商业摄影实习以及专业性实验活动,形成具有体系的社会性认知和专业理解,利用科学性和针对性的技术和工具对相关领域进行合理的数据收集和专业性的分析。

3.1实践、实习和实验:通过专业相关的摄影艺术实践、商业摄影实习和实验,加深对行业发展整体的理解。

3.2图像设计与市场调研:针对不同调商业及艺术创作项目,构建体系化的知识结构,对调研目标进行整体的认知和调研方案路径。

3.3调查研究和创作洞察:能够使用恰当调研工具完成项目调研,并形成具有针对性的专业研究分析成果指导图像设计和图像艺术创作实践。

4.沟通表达:能够运用图像设计专业知识形成具有策略性和目标性的设计方案,并能系统性和逻辑性地形成书面设计及创作报告,能有效地通过语言沟通等表达方式进行具有感染力和策略性的交流。

4.1图像设计与图像艺术表达:能够熟悉使用专业摄影器材、专业二维(图像处理和制作软件,如Photoshop、lightroom、AI等和三维C4D、3DMax等以及动效和交互性技术完成图像设计与图像艺术创作的视觉化表达,并能通过静态、动态、交互、虚拟等图像表达方式完成图像设计与图像艺术创作方案。

4.2文本与图片叙事表达能力:能够以研究报告和策划提案等书面文本形式配合图像有逻辑地编辑并表述一组图像的意图与主旨。

4.3语言沟通:能够通过具有逻辑性和主题叙事性的语言,结合专业性知识进行有效沟通。

5.协作管理:具有图像设计管理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行业及多行业背景团队项目中发挥管理统筹或个人特定作用。

5.1团队精神:具有团队精神,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承担团队成员的义务与责任。

5.2协作能力:了解图像设计领域的多学科技术背景和特点,能够在团队合作中进行分工与协作。

5.3项目管理能力:具有项目的设计管理能力,能够根据任务要求合理制定工作计划,根据团队成员的能力特点合理统筹安排和管理,并协调完成设计任务。

6.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综合性运用知识结构进行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

6.1自主学习: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善于找到学习进步的方法路径,能较为快速地同学学习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6.2创新创业: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6.3适应发展:具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适应发展变化的能力。

7.注重科学人文意识地培养能力: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熟悉行业相关法规和政策,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

7.1正确价值观:拥护共产党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实事求是、开拓进取和改革创新的科学探索精神,能基本理解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对社会发展和专业发展地影响。

7.2综合素养:身心健康,拥有开朗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注重人文关怀,有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有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观;对历史学、文学、科学、哲学、艺术等相关人文学科认知,并通过人文素养的提升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同时保有高尚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7.3职业道德:熟悉行业各种技术要求标准等相关法规和政策,坚持以人为本和自主创新,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和尊重知识产权;熟悉基本的商业法规、艺术创作准则和逻辑。

六、专业核心课程

黑白语言表达、数字图像与表现、广告摄影创意、时尚摄影或图像艺术与设计、虚拟图像或摄影艺术与科技、观念摄影或景观摄影


七、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艺术实践、项目考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八、学制、学时、学分

学制:基本学制4年,最长6年

学时:2828

学分:136.5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条件

(一)毕业条件

学生须在校完成基本学制年限的学习,且不得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要求,修完各类课程模块所规定的课程且成绩合格者,准予毕业。

(二)获取学位条件

达到学校毕业要求,且毕业创作/设计、毕业论文成绩达到75分以上(含75分),专业核心课程成绩达到70分以上(含70分),其他课程成绩达到60分以上(含60分),课程重修门次未超过学校规定,符合《湖北美术学院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规定的,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十、授予学位类别

艺术学学士学位

十一、课程体系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英文)

学分分配

学时分配

备 注

理论学分

实践学分

理论

学时

实践学时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模块

11500101

思想道德与法治Ideological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3

2

1

48

32

16

1

考试


115001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Conspectus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3

2

1

48

32

16

2

考试


1150010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3

2

1

48

32

16

3

考试


1150010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Introduction to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3

2

1

48

32

16

4

考试


1150010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3

2

1

48

32

16

4

考试


11500106

形势与政策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s and Policies 

2

2

0

64

64

0

1-4

考查


 

17

12

5

304

224

80




综合素养课程模块

11400201

大学英语初阶

Elementary College English I

3

2

1

48

36

12

1

考试、考查


11400202

大学英语初阶

Elementary College English II

3

2

1

48

36

12

2

考试、考查


11400203

大学英语进阶1

Advanced College English I

3

2

1

48

36

12

3

考试、考查


11400204

大学英语进阶2

Advanced College English II

3

2

1

48

36

12

4

考试、考查


11400205

大学体育1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I

1


1

34

4

30

1

考查


11400206

大学体育2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II

1


1

36

4

32

2

考查


11400207

大学体育3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III

1


1

34

4

30

3

考查


11400208

大学体育4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IV

1


1

40

4

36

4

考查


11400209

中国古代文学(上)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I

1.5

1.5


24

24


1

考试


11400210

中国古代文学(下)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II

1.5

1.5


24

24


2

考试


11400211

中国现当代文学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1.5

1.5


24

24


3

考试


11400212

外国文学

Foreign Literature

1.5

1.5


24

24


4

考试


11400213

大学计算机

College Computer Science

2

1

1

32

16

16

2

考试、考查


11200201

新时代大学美育

College Aesthetics Education for the New Era

2

2


32

32


2

考查


11600201

创新创业教育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1

1


32

32


1-8

考查


1170020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

Career Planning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1

1


32

32


5

考查


1170020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2

2


32

32


1

考查


11700203

劳动教育

Labor Education

2

0.5

1.5

32

4

28

1-8

考查


11700204

军事理论

Military Theory

2

2


32

32


1

考试


 

34

23.5

10.5

656

436

220




学科基础课程模块

11200301

艺术概论

 An Introduction to Art

2

2


32

32


2

考试


11200302

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Aesthetics

2

2


30

30


3

考试


11200307

中国工艺美术史(History of Chinese arts and crafts)

2

2


30

30


1

考试


11200308

世界现代设计史(History of Modern Design )

2

2


32

32


2

考试


10500301

造型基础(平面图式)

Fundamentals of Modeling(Graphic Language)

2

0.5

1.5

64

16

48

1

考查


10500310

造型基础(设计素描)Fundamentals of Modeling

 (Design Sketching)

2

0.5

1.5

64

16

48

1

考查


10500311

造型基础(设计色彩)Fundamentals of Modeling

(Design Color)

2

0.5

1.5

64

16

48

1

考查


10500305

中国传统造型语言Traditional Chinese Language of  Modeling

1.5

0.5

1

48

16

32

1

考查


10500312

形式基础(二维)

The Fundamentals of Form

(Two-dimensional)

2

0.5

1.5

64

16

48

2

考查


10500313

形式基础(三维)

The Fundamentals of Form

(Three-dimensional)

2

0.5

1.5

64

16

48

2

考查


10500314

创意基础(主题表现)

The Fundamentals of Creativity (Thematic Expression)

2

0.5

1.5

64

16

48

2

考查


10500315

创意基础(展览与综合)

The Fundamentals of Creativity  (Exhibition and Synthesis)

2

0.5

1.5

64

16

48

2

考查


 

23.5

12

11.5

620

252

368




专业基础课程(必修)模块

10603401

摄影造型基础Fundamentals of Photography and Styling

2.5

1

1.5

80

32

48

3

考查


10603402

图像视觉原理

Graphic Visual Principles

1.5

0.5

1

48

16

32

3

考查


10603403

黑白语言表达

Language Expression in Black and White

2

0.5

1.5

64

16

48

3

考查


10603404

数字图像与表现

Digital Image Representation

2

0.5

1.5

64

16

48

4

考查


10603405

光影造型

Light and Shadow Modeling

2

0.5

1.5

64

16

48

4

考查


10603406

摄影史

History of Photography

1.5

1.5


48

48


4

考查


10603407

广告摄影创意

Creative Advertising Photography

2

0.5

1.5

64

16

48

4

考查


10603408

纪实摄影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1.5

0.5

1

48

16

32

5

考查


10603409

图片编辑

Image Editing

1

0.5

0.5

32

16

16

5

考查


10603410

影像材料表现Expression of Imaging Materials

1.5

0.5

1

48

16

32

5

考查


10603411

大画幅摄影

Large-Format Photography

2

0.5

1.5

64

16

48

5

考查


10603412

数字图像与色彩管理Digital Image and Color Management

1.5

0.5

1

48

16

32

6

考查


10603413

摄影平版画Photolithograph

2

0.5

1.5

64

16

48

6

考查


10603414

影像与新媒介

Video and New Media

2

0.5

1.5

64

16

48

6

考查


10603415

印刷工艺

Printing Techniques

2

0.5

1.5

64

16

48

6

考查


 

27

9

18

864

280

584




专业方向课程(限选)模块

10603501

观念摄影

Conceptual Photography

2

0.5

1.5

64

16

48

7

考查


10603502

景观摄影

Landscape Photography


10603503

虚拟图像

Virtual Image

2

0.5

1.5

64

16

48

7

考查


10603504

摄影艺术与科技Photographic Art and Technology


10603505

时尚摄影

Fashion Photography

2

0.5

1.5

64

16

48

7

考查


10603506

图像艺术与设计Graphic Art and Design


 

6

1.5

4.5

192

48

144




通识拓展课程(任选)模块

绘画类

Painting










设计类

Design










中国画与书法类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文学与艺术理论类

Literature and Art Theory










综合类

Comprehensive category










 

6

6


192

192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11700205

军事技能训练

Military Skill Training

2


2




1

考查

2周

11600202

创新创业实践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2


2




1-8

考查


10500316

主题调研

Theme Investigation

2


2




2

考查

2周

10603416

艺术实践

Art Practice

3


3




3


3周

10603417

项目考察

Project Investigation

3


3




5


3周

10603418

毕业论文

Graduation Thesis

2


2




7、8


4周

10603419

毕业设计

Graduation Design

9


9




7、8


15周

 

23


23







 

136.5

64

72.5

2828

1432

1396






















十二、各教学环节学分与学时分配表


学院名称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系名称

数字信息设计系

专业名称

摄影

部颁专业代码

130404

专业方向

摄影

校内专业编号

10603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摄影造型基础

艺术实践

图像视觉原理

黑白语言表达

通识拓展课程

数字图像与表现

光影造型

摄影史

广告摄影创意

通识拓展课程

纪实摄影

图片编辑

项目考察

影像材料表现

大画幅摄影

通识拓展课程

数字图像与色彩管理

摄影平版画

影像与新媒介

印刷工艺

通识拓展课程

观念摄影/

景观摄影

虚拟图像/

摄影艺术与科技

时尚摄影/

图像艺术与设计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毕业展览、论文答辩





















十三、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对应关系矩阵表

毕业要求

目标一

学术研究能力

目标二

行业洞察能力

目标三

专业实践能力

目标四

综合实践能力

目标五

独立创作能力

目标六

交流沟通能力

1.专业知识:掌握图像设计、图像艺术创作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框架,具有国际化和前沿化视野,并能将所学知识用于解释图像设计及图像艺术创作相关领域。

1.1专业基础:掌握图像设计中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视觉语言运用能力,能综合性运用基础知识结合针对性社会实践与图像艺术创作任务开展调研、分析、设计、制作及推广等专业知识,能构建基本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的知识认知体系。

H

M


M



1.2理论框架:掌握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框架,能构建全面的图像设计与图像艺术专业领域的认知,具有设计领域通识性逻辑理解能力。

M

M


L



1.3国际视野:具有国际化视野,具备清楚图像设计与图像艺术当下发展前沿情况和发展趋势的认知能力。

M

H





2.跨学科综合能力:能够运用图像设计图及像艺术创作专业知识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多学科专业知识,进行图像设计实践和图像艺术创作。

2.1图像设计与图像艺术思维:能够运用综合性图像设计与图像艺术创作逻辑思维对本专业领域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多学科知识点能洞察市场和图像艺术创作相关问题,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图像设计策略和图像艺术创作思路。

L


H


M


2.2图像创作方法: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对本专业领域项目中形成科学系统的图像创作方法。

L

M

H




2.3图像设计实践:能运用多学科知识作为支撑,解决本专业领域中的图像设计问题;能图像创意原理进行图像设计实践。

L

M

H




3调研分析和洞察能力:能够通过摄影艺术实践、商业摄影实习以及专业性实验活动,形成具有体系的社会性认知和专业理解,利用科学性和针对性的技术和工具对相关领域进行合理的数据收集和专业性的分析。

3.1实践、实习和实验:通过专业相关的摄影艺术实践、商业摄影实习和实验,加深对行业发展整体的理解。



M


H


3.2图像设计与市场调研:针对不同调商业及艺术创作项目,构建体系化的知识结构,对调研目标进行整体的认知和调研方案路径。


M

L


M

M

3.3调查研究和创作洞察:能够使用恰当调研工具完成项目调研,并形成具有针对性的专业研究分析成果指导图像设计和图像艺术创作实践。

M


M


M

M

4.沟通表达能力:能够运用图像设计专业知识形成具有策略性和目标性的设计方案,并能系统性和逻辑性地形成书面设计及创作报告,能有效地通过语言沟通等表达方式进行具有感染力和策略性的交流。

4.1图像设计与图像艺术表达:能够熟悉使用专业摄影器材、专业二维(图像处理和制作软件,如Photoshop、lightroom、AI等和三维C4D、3DMax等以及动效和交互性技术完成图像设计与图像艺术创作的视觉化表达,并能通过静态、动态、交互、虚拟等图像表达方式完成图像设计与图像艺术创作方案。


M

H




4.2文本与图片叙事表达能力:能够以研究报告和策划提案等书面文本形式配合图像有逻辑地编辑并表述一组图像的意图与主旨。


M

M



H

4.3语言沟通:能够通过具有逻辑性和主题叙事性的语言,结合专业性知识进行有效沟通。



M

M

L

H

5.协作管理能力:具有图像设计管理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行业及多行业背景团队项目中发挥管理统筹或个人特定作用。

5.1团队精神:具有团队精神,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承担团队成员的义务与责任。



M

M

L

H

5.2协作能力:了解图像设计领域的多学科技术背景和特点,能够在团队合作中进行分工与协作。



M

M

L

H

5.3项目管理能力:具有项目的设计管理能力,能够根据任务要求合理制定工作计划,根据团队成员的能力特点合理统筹安排和管理,并协调完成设计任务。



M

M

M

H

6.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综合性运用知识结构进行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

6.1自主学习: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善于找到学习进步的方法路径,能较为快速地同学学习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H

M


L



6.2创新创业: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M

M


H


6.3适应发展:具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适应发展变化的能力。


M


M



7.道德素养: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熟悉行业相关法规和政策,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

7.1正确的价值观:拥护共产党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实事求是、开拓进取和改革创新的科学探索精神,能基本理解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对社会发展和专业发展地影响。



H

H



7.2综合素养:身心健康,拥有开朗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注重人文关怀,有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有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观;对历史学、文学、科学、哲学、艺术等相关人文学科认知,并通过人文素养的提升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同时保有高尚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M

M



7.3职业道德:熟悉行业各种技术要求标准等相关法规和政策,坚持以人为本和自主创新,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和尊重知识产权;熟悉基本的商业法规、艺术创作准则和逻辑。


H

M

M

M



备注: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关联度高低分别用“H(强)”、“M(中)”、“L(弱)”表示。

十四、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矩阵表

毕业

要求






课程

名称

1

2

3

4

5

6

7

专业知识

跨学科综合

能力

调研分析和

洞察能力

沟通表达能力

协作管理能力

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

道德素养

1.1

专业基础

1.2

理论框架

1.3

国际视野

2.1

图像设计与图像艺术思维

2.2

图像创作方法

2.3

图像设计实践

3.1

实践实习和实验

3.2

图像设计与市场调研

3.3

调查研究和创作洞察

4.1

图像设计与图像艺术表达

4.2

文本与图片叙事表达

4.3

语言沟通

5.1

团队精神

5.2

协作能力

5.3

项目管理

6.1

自主学习

6.2

创新创业

6.3

适应发展

7.1

正确价值观

7.2

综合素养

7.3

职业道德

思想道德与法治
















M

M

M

M

M

H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M










M







M

M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M

M

M

H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M

M

H

M

M

H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M

M

M

H

形势与政策
















L

M

H

M

M


大学英语



M









H







M



大学体育



















H

H


中国古代文学











H








M



中国现当代文学











H








M

H


外国文学



H








H








M

H


大学计算机







H

M


M










H


创新创业教育













M

M

M


H

M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













H

M

M

H

M

M



L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M


H

M



劳动教育


















L

H



军事理论













H

H


L



H



艺术概论

M

H


M
















H


美学原理

M

H


H
















M


中外设计史


M







H










M



造型基础(平面图式)

H



M

L

















造型基础(设计素描)

M



H

L

















造型基础(设计色彩)

M



H

L

















中国传统造型语言

H



M

L

















形式基础(二维)

H



M

L

















形式基础(三维)




H





M


M











创意基础(主题表现)





M

H




M

L











创意基础(展览与综合)




L

M

M




H

L











摄影造型基础

H



L

M

L
















图像视觉原理

M

H


L






L












黑白语言表达

M




H

M




L

M











数字图像与表现





H

M

L




M











光影造型





M

M




H












摄影史

M

H


L















M



广告摄影创意





L

H


M

M

M

L











纪实摄影





L

H


M

M

M

L











图片编辑





H

M



M

M

L











影像材料表现






M

H


L

M








H




大画幅摄影



H



M



L

M












数字图像与色彩管理






M


H

L






H







摄影平版画






M



L

H












影像与新媒介






M

H

L


M








H




印刷工艺






M

H

L


M












观念摄影




M

L

M



H

M






H






建筑摄影




M

L

M



M

H












虚拟图像




M

L

M



M

H






H






摄影艺术与科技




M

L

H



M

M












时尚摄影




M

L

H



M

M












图像艺术与设计




M

L

H



M


M











军事技能训练













M

H








创新创业实践







H






L

L



H

M




设计考察








M

H

L



H









毕业论文


H







M

M


H







M



毕业设计


M



M

H



M

H


H

M

L

L

H







备注:

1、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关联度高低分别用“H(强)”、“M(中)”、“L(弱)”表示。

2、对毕业要求或学习成果不能强支撑的课程,原则上不进矩阵。一门课程强支撑的毕业要求个数1-2个为宜,专业综合课程如毕业设计等可以适当放宽;一个毕业要求被强支撑的课程门数2-4门为宜,原则上不超过5门课程。

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与审核人


一、培养方案执笔人

姓名

学科领域

职称

工作单位

张朴

设计学

教授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吴晛

设计学

讲师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二、培养方案论证专家

姓名

学科领域/工作领域

职称

工作单位

潘长学

设计学

教授

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武汉理工大学设计学学科首席教授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艺术专业招生指导委员会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委会副主席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美学学会副会长

三、培养方案审核人

姓名

学科领域

职称

职务

吴萍

设计学

教授

时尚艺术学院院长

朱志平

设计学

副教授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

张朴

设计学

教授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摄影教研室主任

吴晛

设计学

讲师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数字图像设计教研室主任


 




书记院长邮箱:shijue@hifa.edu.cn  电话:027-81317211 湖北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