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与生活的万千联系
发布时间:2014-03-17

——设计系学生喜获“许城记”首届设计大赛主题创意奖

(通讯员:戴迪)“2013许诚记•中国元素硅胶文创产品创意设计大赛”的获奖名单近日揭晓了,我系三名研究生张耿博、王婧李恩怡的作品——《盖生万荣获了本次大赛的主题创意奖。昨日记者采访了导师陈保红以及学生代表王婧。

记者: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这次的获奖作品吗?介绍下你们设计的概念和思考过程。

王婧:我们设计的作品名称叫《盖生万我们引用的设计元素是中国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十二生肖,配合古代成语使其形象生动,在品茶、品咖啡的同时,也能感受中国文化气息。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观念上的硅胶杯盖,增加了产品的艺术感和亮点更打动消费者,同时也让商家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达到促销目的。

记者:在设计创作过程中,遇到过困难吗?是如何克服、解决的?

王婧:在这个过程中,导师帮了我们很大的忙,在前期还有创作过程中,都要和导师沟通,我们自己也会先有些想法,然后会把这些想法告诉导师,她会给我们一些启发,也会给一些创意方案。在后期作品快成型阶段,导师又会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大家一起观察这个作品,她会给我们一些建议指导之类的,我们再去修改。最后,把这个作品跟生活的实际应用方面结合,就会有很大的完善。

记者:所以陈老师在你们这个创作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断帮你们改进,一点点的完善。

王婧:对,听她的建议指导是有很大改进的。有时候你自己在做某样东西的时候会局限在里面,找不到缺点,但是你让旁边的老师、同学帮你看看,就会很容易发现问题,这就是所谓的“旁观者清”吧。

记者:陈老师,前面谈到您的学生在创作这个产品时给了他们很多帮助,那么您具体是如何帮助并指导他们的呢?

陈老师:他们在做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对形象的美的意味的把握。我们学视觉传达,一直在谈论的就是形式的美,它到底应该遵循一种什么样的法则。它实际上不是像理工科那种具有条理的,而是一种感觉,是经过磨砺历练以后的一种展现,这种展现对于初学者甚至到我们这个阶段的人仍是不容易把握的,这种把握也是需要在很长时间里不停的修改,不停的做东西的过程中达到完善、完美的。

记者:陈老师您还可以给其他参加此类设计比赛的同学一些建议吗?

陈老师:我的建议就是,参加此类大赛主要是要把住大赛的脉,它需要什么,然后我们去完成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力求做到更美更好,使你的想法和你的形式契合美的规则。

记者:谢谢陈老师的建议,也感谢王婧同学给我们分享他们的设计心得。再次恭喜陈老师和您的学生获得此次比赛的大奖,希望今后再接再厉,力争获得更多荣誉!

        

 




书记院长邮箱:shijue@hifa.edu.cn  电话:027-81317211 湖北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