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美术学院的前身可溯至1920年成立的武昌美术学校。自学校成立初始,就设立了与图案相关的课程与专业,为近代艺术设计教育在中国高校较早的践行,也是湖北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的开端。至今,视觉艺术设计学院伴随着湖北美术学院的发展而逐步壮大,已走过一百年的风雨历程。

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截止目前,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有视觉传达设计、摄影2个专业和视觉传达设计(印刷图形设计)专业方向,其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设置视觉传播系、数字信息设计系,下设视觉传达设计、空间视觉叙述与展览设计、数字图像设计、信息设计4个教研室;建设视觉传达虚拟仿真实验室、印刷艺术实验室、摄影艺术实验室3个实践(验)机构;以及当代设计文化研究中心、数字图像研究所、汉字设计研究中心3个科研平台,打造“A9智慧双创设计中心”设计实践平台。



目前,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共有教职工47人,其中专任教师42人,包括教授4人、副教授5人,形成结构合理、老中青层次清晰的教师梯队。教师队伍中,十多位教师曾留学于日本、英国、韩国和新西兰等国知名大学或具有海外访学研修经历。视觉艺术设计学院现有在籍本科生、研究生共计九百余名,是我校最大的多专业综合型特色鲜明的教学系部之一。
学院深入贯彻“以本为本”的本科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从科研和教学两个角度出发,实现“一根本、两突出、三强化、五个度”。在科研方面,注重强化前沿探索和跨学科研究,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以创新成果推动教学发展,在教学方面,注重强化实践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促进科研带动教学,教学反哺科研的双向循环。
在学科与专业建设上,视觉艺术设计学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9年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还获得湖北省教育厅授予的优秀基层教学组织、优秀教学团队、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等奖励与支持。视觉艺术设计学院立足学科前沿,近三年,学院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3项、国家艺术基金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3项、其他纵向课题立项16项。师生创作作品获奖84件,其中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作品5件(进京作品3件),首届中国艺术设计大展2件,获得第十四届湖北省美展金奖1件、优秀作品2件,IF设计奖3件,湖北省摄影艺术展金奖,湖北省青年美术作品展优秀奖等奖项。
在教育教学方面,近三年学院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未来设计师·全国艺术设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第四届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等奖项;指导学生团队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铜奖2项,省赛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3项;获“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总决赛银奖1项、省赛金奖1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1项;签订教育部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2项;学生作品参加学科专业竞赛获奖382项,其中国家级69项;指导学生参与完成各类设计实践项目136项。
在未来的学科建设中将依托我校百年办学优势,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武汉UNESCO设计之都的未来畅想。继续坚持“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和“兼容互动”的教学理念,秉承“校企合作,协同创新育人”的指导思想,对标高等艺术教育“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要求,打造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艺术与工程科技融合,模糊学科边界,跨专业项目实践融合的设计学科发展新目标,形成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在全国具有一流地位的高水平设计学科;通过进一步推进涵盖设计学学科四系联合推出的“藏龙计划”平台建设,整合优质专业教学资源,组建跨专业学术团队,培养新技术革命下学科融通型、复合型创新领军人才、专业管理人才和创意实践人才;在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紧紧围绕学科建设与博士点申报工作落实中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
回首百年风雨历程,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科建设,促进学院的全面发展。
设计向前......
现任领导: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 袁秀娟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 朱志平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 凃志初
———————————————————————————————————————————————————————————————————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DEPARTMENT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GIN
湖北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源起于1920年我校前身“武昌美术学校”开设的图案课程,1981年获批成为我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成为我国首批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授权学科;2012年经省教育厅审批,被评为省“十二五”重点特色学科;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秉承“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和“兼容互动”的教学理念,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培养艺术设计及理论高端人才,打造基于设计实践教学的“产学研用结合”的新模式。基于信息科技语境下的学科发展与探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逐步形成了以“智能图像”为主导,以视觉图像信息识别与智能系统视觉设计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态势,本专业通过学科群建设项目、专业自主提升项目、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和UI交互、信息图形设计、数字图像技术及数字制作等课改深入推进,多专业融合互助下的“智能图像”学科发展格局正在形成。致力于培养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高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文化传承创新和文明互鉴的自觉意识,适应现代设计多学科、跨界交叉属性和“设计+”转型需求,全面掌握视觉艺术设计相关知识与技能,具备高水平专业实践能力及良好综合素养,能够胜任视觉艺术设计领域的管理、策划、教育、实践等工作,具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行业服务人才。
印刷图形设计专业 DEPARTMENT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GIN
印刷图形设计综合了绘画、设计、印刷三个专业的知识技能,通过印刷、版画和书籍设计的教学,并结合版画制作、书籍整体设计(包括插图)、印刷工艺设计的实践,让学生得到抽象艺术思维、综合创新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原创动手能力和印刷技艺能力。2020届印刷图形设计毕业作品32组,以书籍插图、绘本、书籍设计为主要创作方向,作品创作手法丰富。本专业致力于培养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高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文化传承创新和文明互鉴的自觉意识,了解当代动态与静态数字表现、印刷出版物设计现状和前沿趋势,具备扎实的造型与设计基础,良好的设计思维方法和设计表达能力,较强的印刷出版物设计实践能力,能从事出版、媒体、图像等领域工作,具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行业服务人才。
摄影专业 DEPARTMENT OF PHOTOGRAPHY
摄影专业秉承“精益求精”的学术精神和“多元互动”的教学理念,探索摄影实践教学的“专业基础教学+工作室课题教学”的新模式,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具有图像设计创新能力和图像艺术创作能力的应用型高端人才,在承续传统摄影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数字摄影、现代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强调以摄影为媒介的图像设计语言、图像思维方法和创作方法学习与实践。经过2013和2017两次人培方案和教学大纲的修订,逐步以形成了以“多元图像”为主导,图像艺术与图像设计与应用为主要内容,在精益求精及多元互动理念下,摄影专业通过课程板块的建设、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虚拟图像、古典影像及摄影平版画等课改深入推进,多方向互动融合的“多元图像”学科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本专业致力于培养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高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文化传承创新和文明互鉴的自觉意识,了解国内外摄影与视觉设计的发展动态,具备一定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与素养,掌握摄影图像及视觉设计领域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方法,具备运用基本视觉语言和摄影专业技术进行图像艺术创作能力,能够胜任摄影、媒体艺术策划、图片编辑和自由摄影师等方面工作,具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行业服务人才。